近日,从媒体上看到一则消息,称温州市工商局对市场上流通的涂料进行专项质量抽查,合格率仅为36.11%,有近三分之二油漆抽检不合格。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全国不同媒体对涂料抽检的报道,就会发现各地质监部门对涂料的抽检,无论是频次还是内容,正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。笔者把在媒体上报道的抽检报道粗略做了一下统计,在2006年第四季度,全国各地就有14次之多。14个省份的质监局、工商局分别对市场上的木器漆、建筑内外墙涂料进行抽检,抽检指标主要为标识、净含量、VOC、耐洗刷等。其中,合格率超过60%的省份有11家,不合格率超过40%的共有3家。这说明市场上涂料的包装“短斤少两”的情况比较严重。
质监抽检说明的问题
1.国家的监管力度加大。
国内建筑装饰涂料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,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、快速发展,特别是城市化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,涂料行业呈现井喷之势,以年均30%的幅度增长。2006年,中国涂料产量突破500万吨,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涂料市场。由于涂料技术含量低,前期利润诱人,吸引了众多商家投资涂料行业,抢占丰厚的市场利润。涂料行业容量的扩大,是与消费者日益增多的需求分不开的,这种需求一方面可以保持涂料销售的高速发展,另一方面,消费者对涂料质量方面的投诉也呈上升趋势。稍微留心一下媒体报道,不难发现经常会有因为涂料的原因引起消费者致病的事故发生。虽然在家居装修中的污染不全由涂料来承担,但由于其化学物质的属性,注定要为家居污染承担“大头”。消费者对涂料的投诉经过各种途径传达到质监部门,特别是媒体的报道与监督,促使各地质监部门加大了对涂料的监管力度,最直接表现有两种,一是加快对涂料国家标准的制定。如2001年实施的《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》;二是加大市场抽查力度。从上面可以看出,质监部门对涂料的抽检涉及产品性能、安全性、包装标识等方面,有的甚至对宣传资料的内容也进行审查。对于抽检不合格的,除了要求限期整改外,还要给予企业一定数额的罚款。这样的抽检对于涂料企业的市场行为来说,效力是明显的。
2.涂料行业良莠不齐。
从上面可以看到,抽检不合格率最高的达到40%,而有的抽检则全部合格。从整体上看,合格率也不高。国内涂料行业目前共有8000多家,1万多个品牌,形成万马奔腾的局面,这其中还有不少的害群之马,趁国家监管力度不强之机,生产低价劣质的涂料产品,害人不浅。这些涂料企业大多数为区域性生产、销售,生产设备简陋,原材料不过关,花钱买配方,无所谓QC,无所谓环保,和一些利欲熏心的商家沆瀣一气,坑害消费者。这种现象可以从媒体公布的抽检不合格的名单中看出来,大多数是一些本地品牌,而一些有实力的大厂家则相对较少。有数据表明,在全国像这样一些区域性的涂料品牌,至少有超过4000个。笔者曾经在上海探访过一家小型涂料企业,全厂连老板在内只有10个人,就是这个小企业,却有涂料品牌20多个。
3.社会关注度提高。
公众对涂料关注大多是从健康角度出发的。现在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一些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,不仅要求装修更时尚,而且还要求健康和环保。消费者的这种关注媒体是最容易捕捉的。为迎合消费者的关注,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,媒体加大了包括各种家居材料的污染报道。从上面可以看出,很多地方的权威性日报和晚报都有报道,如《安徽日报》、《西安晚报》等,这些权威性媒体不仅将质监部门每次抽检结果公布,而且特别关注消费者在家居污染中受到伤害的事故,每次有这种负面的新闻,媒体都会大幅度报道。笔者曾经看到《长沙晚报》报道过一则一位女性业主因家居污染生下畸形婴儿的消息,后经专家的诊断,认为业主装修时用的不合格涂料是罪魁祸首,这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。